研究生文书书写经验
有些同学,英语能力很强,大学四年的经历和背景都足够丰富,但写文书时感觉找不到重点,又会觉得开头不够惊艳,段落逻辑不够强;有些同学,本身英语实力和经历都有些欠缺,担心自己的文书不够丰富,因此习惯于无脑堆积项目和作品,而完全模糊了文书——这一留学过程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它设立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作为英语能力强,本科行业背景经验还比较丰富的学生,面对一些常规题目,比如谈谈你为什么申请某个项目,某个项目对你的career goal会有什么帮助之类的,在写过不同学校的各种文书之后,也渐渐精炼出了一些写作套路。但面对一些特殊的题目,比如针对某个观点或者概念(JHU的MSF文书题目humanity in business)发表看法,或者写一个shape your identity的故事,大部分学生经常会担心自己的事例不符合要求或者达不到对方的期待,从而下笔的时候会有很多顾虑。
下面将一些独到的文书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文书的立体感
这是留学文书最最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招生官判断一篇文书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大家首先要明确,留学文书(PS)与简历(Resume)的区别。简历的要求是完整,简介地列出一个学生大学期间所有的个人经历,无论是学习的专业内容,参与的实习竞赛,各类考试成绩,它的价值在于完整和清晰。而文书,可以说是简历的一个补充品,即,招生官在阅读完简历后,会对你的部分经历产生兴趣,这些经历可能是与你所申请的专业相关的,也可能是一些相对于同龄人来说很优秀的(比如大公司的实习经历),亦或是一些高排名的商赛结果,他们会潜意识希望在你的文书中看到这些经历的详写。这才是文书最基本的写作目的。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传统的简单罗列经历的套路版文书,其实就是一份加长版的简历,可以说是又臭又长,毫无意义。文书的立体感在于“详写”的过程,是将你身上最独特,最耀眼的光芒展现在招生官眼前的时刻。每位学生,并非是一堆实习+比赛+活动拼接起来的主体,而是一个拥有着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招生官眼前的你,要能够从文书的文档上“立”起来,更加多面,更加真实,这才构成了一篇成功的文书。
大部分同学,在短短500字的文书里急切地强调自己的优秀,生怕漏掉一丝半点。他们将自己的实习/团队/项目经历塞进文书,通篇阐释自己去的公司多么厉害,自己项目上接触的都是大佬。NO!这不是文书正确的打开方式。招生官固然想知道你的远大目标,知道你过去的优秀经历,但你必须要设身处地理解的是,名校的招生官每天要看无数份简历文书。你的一个标题“四大XX所审计实习“,无需稍加赘述他们就知道这个标题之下你的bullet points要写哪些,他们也很清楚你为了这份实习付出的努力,抑或是你在同龄人中多么优秀才能获得这份实习。于是,你文章中80%的部分,跟你的竞争对手写的毫无差别,读起来充斥着相似的语言和套路,招生官很快会感到厌倦。这样你如何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呢?
还是拿四大实习举例,你最需要写的,是这份实习有没有影响你的职业目标和道路,有没有教会你什么你在之前的校园学习中没有学到的东西,通过这份实习,你得到了怎样的成长,制定了什么新的目标,或者是,这份实习有没有让你觉得你性格中的XX部分,使你适合/不适合目前的方向,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是否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过调整和改动。这些才是unique的内容,才是招生官最希望看到的——你,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你有自己区别于所有竞争者的性格和特质,而往往这些特质,比你的成就本身更能吸引他们。
因此,正如之前所说,招生官想看到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兴趣引发奋斗从而带来成就,而是更独特的内容。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在文书的开头部分放一个最让你印象深刻/你觉得最能改变或者打动你的事件,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例子是否成功,筛选的标准并非看它是否是大公司,是否成就斐然,而是看它能否让你自己觉得impressive,是否让你觉得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有趣或者感人的故事一样,讲出来给你的观众们听。如果这个事件本身写出来你自己都毫无触动,一篇公式化的文章又怎么能打动看了千份文书,心如止水的招生官呢?
二、文书一定要有主旨
很多人觉得,一篇500-800字的文书,我既要写自己的兴趣产生,又要写职业目标规划,还有我过去的各种成就,以及我对该学校该项目的表白,怎么可能有主旨呢。这就是一个在当今套路流水线文书盛行下,同学们及其容易落入的误区。一篇没有主旨的文书,就像是一件失败的留学工厂流水线产品。它连最基础的整体性都做不到,如何去体现第一点中说的独特立体性呢?下面我以金融专业的文书作为例子。
同学们今后的职业目标,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可能很多同学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一级和二级市场,他们的文书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我上过XX老师的XX课程,对金融感兴趣,我做了审计和大公司XX部门的实习,然后打算之后去银行工作。这样的一篇文章写下来,主旨完全是分散的。这些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虽然都同属于金融,但是完全在不同的市场,从事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以说摆在经验丰富的招生官面前,他只需一眼就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清晰的规划和想法。
如果你能体现出审计和公司的实习怎样坚定了你去银行工作的想法,这个过程你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文章还是可以保持整体和独特性的。但事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书,就难逃流水线命运了。
那真正有主旨的文书是什么样的呢?分享一个比较不错的回答。一个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的职业目标的:我本科是会计专业,进入四大审计实习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审计工作,希望从事是一些创造性更强的工作,因此我又做了几个风险投资的团队实习,发现我的会计学背景很适合一级市场,因此毕业之后希望申请公司金融的项目,短期职业目标是咨询行业,长期目标是一级市场的VC和PE。这样的文书写出来就非常流畅,主旨明确,职业目标也符合市场的规律,再加入一些第一点中提到的个性化立体化的东西,就会成为一篇非常优秀的文书。
那有同学就会问了,我的职业目标确实很不清晰,一级二级市场的实习我都做过,也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个,文书该怎么写呢?这就又涉及到文书题材的问题了。在第一点中我们已经说过,文书绝不可以成为加长版的简历,所以我们对选入文书的经历,要进行细致的筛选和调整。文书经历切忌多而不精,眼花缭乱的背景其实会模糊学生的职业规划。这与很多文书初学者的直观感受——觉得自己的经历不放上文书会亏,是完全相反的。因此一般的操作是,会根据项目做适当调整。比如,对金融的学生来说,如果是偏quant的项目就着重描述一下你在二级市场的实习和你的潜力,反之一级市场也是一样。我们还是可以站在招生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已经在简历上看过了你所有的经历,对你的定位已经有了大致的评估。文书短短500字,他们并不想再次重复看到简历上的内容,而是只想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因此,无论是写文书,还是留学日后做各种各样重大的决定,大家一定要懂得割舍。
三、摆脱文书的公式化
最后一点,也是平时大家就可以注意的一点。写文书可以套格式,但写好文书的能力一定不是公式化的,这些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地培养。举个例子,文书比较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连贯性,表达能力,还有多角度批判性回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商科的各种实习和项目,同学们就可以经常问问自己。实习的时候,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在哪个大步骤之下的小步骤,我做这些对我的上级/公司有什么帮助,我做的这个事情可以体现我的什么能力,如果有人要我简短地讲清楚我实习做了什么我该怎么回答。面对一些商赛和项目的时候,要抓住brainstorming的机会,多角度地思考回答问题,经常在脑子里列出清晰且有逻辑顺序的bullet points。这些小细节,无论是对短期的文书,还是对长期的留学,甚至今后的工作,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对留学文书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当然最最根本的一点,留学文书一定是来自于你的真实经历,所以大学生活中还是要不断丰富挑战自己,去试错,去感受,去寻找,人生最精彩的永远不是拿到名校录取的结果,而是这个不断寻求和追梦的过程,带给梦想成真那一刻的感动啊。
北京锦途: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一号互联网金融中心C座24层;
广州锦途: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13号高德置地秋广场E座6层;
手机24小时热线:13691536048;19107648633
座机:010-62662668;020-83299355